作者

阿秀

编辑

夕雾

来源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医院,手术回来还被要求加班的故事,心里很不是滋味。

很多时候,拼命工作,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为自己,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但更多时候,拼命工作换来的,却是无止境的压榨和对健康的漠视。

职场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经历更难过的了。

而我们自己,又应该如何平衡事业与健康呢?

最近看到一位知乎用户

卷眉毛山治君的故事,让人感觉有点心酸,又有点愤怒。

山治君是一名在北京工作的程序员,他因为长期加班,甚至有一个月是8-12-7加班(每天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2点,一周工作7天),累垮了身体。

年5月19日,他右侧胸部疼痛导致呼吸困难,医院,检查发现是气胸,右侧肺部收缩百分之九十,穿刺引流四天之后还是漏气,于是做手术切除了一块肺。

6月28日复工回来之后,山治君原本不想再像以前那么拼命加班了,但没想到复工第一周的周末,就被叫去加了一天班。

原本山治君觉得虽然还是有加班,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他需要这份工作承担手术费,他也没办法拖着这个身体,再去寻找另一份工作。

但是谁想到,忍气吞声换来的只是更加漫长的加班。

山治君说他认清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

除了你和你的家人,没有人拿你的命当回事。

后来领导又要求山治君加班,他选择不再沉默:

我如果再一次复发,可就不是插管子那么简单了,我得开胸,下次手术的后遗症几年都不一定缓过来。

医院看看吧,看看手术多折磨人,当个人吧,也把别人当个人。

这次被要求加班是7月9日,距离山治君做完手术回来复工,也不过才11天。

看完山治君的故事,感觉成年人其实挺心酸的,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健康了。

其实健康是个人和家庭、工作、成就的基石,其他一切不管多么辉煌灿烂,在健康面前都不堪一击。

但很多人就是执迷不悟,直到健康出了问题才幡然醒悟,但往往都晚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山治君确实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醒悟过来还不算晚,没有走到更坏的一步。

这也是我最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人到中年,命最值钱,没有健康,你拼命获得的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看到山治君的故事,我想到了毛军华。

毛军华是蚂蚁金服总裁助理,年因病去世时年仅41岁。

看了毛军华的履历,我不禁惊叹他这么年轻就去世,真是天妒英才。

毛军华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年加入中金,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年加入蚂蚁金服,担任投资者关系负责人。

在中金的13年,他一直是明星分析师,可以说功成名就。

但他还是加盟了蚂蚁金服,前网商银行行长黄浩曾经带有一点不解的打趣他:

「您都中金的MD(董事总经理),跑到我们这里当码农?」

他微笑回答:「我前半辈子都看着别人打仗,后半辈子想试试自己打仗的滋味。」

其实毛军华在中金时就以能打著称,晚上10点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继续加班。

他的同事都很有压力:「哪怕我们半夜走,他也总在公司加班,让我们觉得连明星分析师都这么拼,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来到蚂蚁金服之后,毛军华更拼了,时不时工作到凌晨两点。

即便是后来查出了淋巴癌,请了一年的长假,他也闲不住,整天在朋友圈点评金融走向,推介公司业务,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生病,还都以为他在正常上班。

毛军华去世后,曾经打趣过他的黄浩,写了一封缅怀信:「毛毛在香港治病半年,今天传来消息,他不用再那么辛苦了。他会不习惯的,我以为他是不会停的鸟。」

41岁,还是人生的巅峰时期,就这么逝去真是太让人痛心了。

茨威格曾经说过:「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以为疾病和死神只会光顾别人」。

但恰恰越是工作能力越强,事业越成功,工作越拼,身体越好的人,反倒越有这样的错觉,总觉得只要自己跑得够快,死神就追不上自己。

但现实恰恰是,你越是亡命狂奔,越是不注重健康,死神就越容易追上你。

52岁之前,李开复一直有个目标:「成为一个有很大影响力的人。」

为此,他把「拼命」作为自己的标签,「希望每个单位时间都可以产生最大价值。」

收到邮件,十分钟必回,哪怕深夜;每天发布10条微博,保持公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jj/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