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池上》唐·白居易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

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

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是深秋的节令,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明显。

气候变化

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应及时增添衣物。

传统习俗

登高习俗:北方已是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重九登高节更是应景。

农事习俗:有道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寒露时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养生知识

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

调节情绪

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护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适合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合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调节饮食

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山植、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调节湿度

秋季天气干燥,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中药调护

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梗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的来临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冬天的脚步声已悄悄来临。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最后提醒大家天冷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10

8

编辑丨甘海星

审核丨陈琼池蓉蓉

图片和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jj/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