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脾胃,治好慢性咽炎
小编导读 提起慢性咽炎,大家都不陌生,本病多表现为咽干、咽喉不适感、咳嗽等。很多人常年与本病为伍,试过不少药,但效果都不明显。若是本病总也治不好,我们不妨换一种诊疗思路。谢海青教授从脾胃入手治疗慢性咽炎,效果甚佳,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做的吧。 医案1谢某,男,30岁。初诊:年7月7日。 患者喉咙痒、干3月余,伴耳痒,便溏。服中西药无效(具体用药不详)。长期吸烟。查体:咽红(+)。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略细。 诊为慢性咽炎;证属脾胃气虚,土不生金,风邪犯肺。 治以健脾和胃,培土生金,疏风利咽。 处方:荆芥12g(后下),蝉蜕12g,桔梗15g,玄参15g,胖大海10g,生诃子12g,石菖蒲10g,党参15g,白术25g,云茯苓25g,生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10g,生姜3片。4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7月12日。患者喉咙干痒明显好转,仍耳痒,便溏甚。上方加白术、云茯苓至30g,另加怀山药30g,薏苡仁30g,干姜5g,2剂。 三诊:7月16日。患者咽喉无痒、干,无耳痒。痊愈而停服中药。 按 平素体弱,加上长期嗜烟,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则肺气日虚。本例患者脾胃气虚,土不生金,肺气不足,复感风邪伤肺,则见喉咙痒、干;风袭耳窍则见耳痒;脾虚运化不健则见便溏;舌质淡,苔薄腻,脉弦略细均为脾胃气虚,土不生金,风邪犯肺之征。 处方用党参、白术、云茯苓、生甘草、法半夏、陈皮、生姜健脾和胃,培土生金;荆芥、蝉蜕、生姜疏散风邪;桔梗、玄参、胖大海、生诃子清利咽喉;石菖蒲开耳窍,有利于风邪外出而耳痒止。 医案2徐某,女,50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美声教师。初诊:年元月7日。 患者咽喉痛、痒、干3年,乏力,腰酸,无法唱歌,甚至不能讲话太多,否则上症加重。多次中西医治疗无效(具体用药不详)。舌质淡,舌体胖,苔薄腻,脉虚弱。 证属脾肺气虚,风邪犯肺。 治以健脾和胃,培土生金,疏风宣肺。 处方:荆芥10g(后下),蝉蜕10g,桔梗15g,玄参12g,生诃子10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怀山药15g(偏润),生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10g,生姜3片。4剂,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 二诊:元月14日。患者无咽痛、痒、干,乏力等不适,腰酸减轻;舌质淡,舌体胖,苔薄腻,脉虚弱。效不更方,上方继服4剂巩固。后来患者带人来找我看病,告知其咽炎已基本痊愈。 三诊:4月30日。医院手术后两月去世,操劳、伤心过度,咽喉微痛,稍乏力,但远比以前轻,胸闷;舌质淡,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腻,脉虚弱。上方加薤白10g,4剂。 四诊:5月6日。患者无胸闷,咽痛、痒、干等不适,仍乏力;舌苔前部变薄,左脉虚弱,右脉沉有力。上方去薤白,继服巩固而痊愈。 按 久病伤肺或平素体弱,肺气不足;或脾虚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土不生金则肺气日虚。 本例患者脾肺气虚,风邪留滞不去或复感风邪致宣肃失司,气机阻滞则见咽喉痛;风性主痒则见咽痒;气不化津则见咽干;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则见乏力;脾虚及肾,腰府失养则见腰酸;唱歌或讲话太多消耗脾肺之气,则上症加重;舌质淡,舌体胖,苔薄腻,脉虚弱均为脾肺气虚,风邪犯肺之征。方用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法半夏、陈皮、生姜益气补肺,健脾和胃,培土生金;荆芥、蝉蜕、桔梗、玄参、生诃子、生甘草疏风宣肺,清热利咽。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培土生金、疏风宣肺之功而获良效。 名医经验集 本书为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的关门弟子谢海青教授急症疑难病诊疗的经验荟萃,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其学术思想,学习其临证经验—— 《调脾胃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以对话的形式,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有关中医科学性和精确性、中西医的异同、学习中医需要悟性、医患关系等问题,并简要介绍了作者的主要学术思想。下篇以主要篇幅介绍了作者以调理脾胃为大法,将其贯穿急症重症、肿瘤、内科、外科(皮肤科)、妇科、儿科、耳鼻喉口齿科等各种疑难病症治疗中的临证经验。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从“水”入手治眩晕(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治疗胆病的3个名医经验方 它是春季的除湿草,除寒养血效果好!春天这么用一用,一年少生病!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调脾胃治杂病——谢海青急症疑难病诊疗经验专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谢海青),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cd/10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赭麓文学王秀玲你在他乡还好吗之五小莲
- 下一篇文章: 中药辨识砂仁有没有副作用主治功效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