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中药,我们可否多一点系统性思维
文/愚公想改行 桂龙药业的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因安徽省药监局日常监督检查后公布的信息通告,以及媒体报道,加上蒲公英论坛老大几个贴子的“烘托”,炙热的像最近的天气。 对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本人只是泛泛了解,而看过与此事相关的贴子,尤其是翻阅了论坛老大发的《中药浓缩差3℃,到底是偏差还是改变工艺?》跟贴讨论内容后,我有点身如火烤,心入冰窖之感。总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说实话,我真得不知大家为何会谈得如此“大相径庭”?也没搞清大家谈的是中药还是在谈天然药物? 如果就中成药,咱们就多考虑一下君、臣、佐、使,谈炮制,谈火候(爆沸还是微沸);若是天然药物,咱们就多从成分上入手。 不分类别地探讨咋能达成一个共识? 本人搜索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质量标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制法)未果,依其说明书上的处方组成(黄芩、西青果、桔梗、竹茹、胖大海、橘红、枳壳、桑叶、醋制香附、紫苏子、紫苏梗、沉香、薄荷脑),直觉认定其为中成药。 中成药传统制法除了用生药(制成丸、散等)就是煎。对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而言,“煎服”一定是最原始的用药方法。而煎则必“沸”,不敢说温度绝对地达到℃也肯定是相当接近(低于90℃的可能性极小)。 立足于此,我们可以再分析一下复方青橄榄利咽含片在制剂的提取过程中,“药液温度60~80℃,但实际温度为83℃”,比工艺规定高出3℃,到底对药物安全性与有效性有多大影响才有价值。 另外,安徽省药监检查员提出的,包括“药液温度60~80℃,但实际温度为83℃”在内的三个问题,估计大多旁观者不知晓其产生的背景,恐怕桂龙药业的同行也未能向药监检查人员阐述清楚,给出让检查人员信服的解释。 也不知该产品注册的工艺控制条件是如何“定”下来的?现实中有所改变或与规定的不符合是源于什么情况?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是否经过严谨的试验论证? 但面对一个问题,各方(药监、企业与江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tx/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泡脚时不小心洒了一瓶醋,不可思议的事情就
- 下一篇文章: 枸杞的第一标签竟不是补肾,重新认识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