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丨伤寒论
经典原文: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猪肤(一斤)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成无己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则循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自阳经传于少阴,阴虚客热,下利,咽痛、胸满、心烦也,与猪肤汤,调阴散热。 柯琴 身温腹满下利,太阴证也;身寒欲寐下利,少阴证也。身热不眠咽痛,热邪也;身寒欲寐咽痛,寒邪也。今身寒欲寐,下利咽痛,与胸满心烦之证并见,是少阴热邪也。 少阴之脉,循喉咙,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是以少阴之热邪上逆,则所过之处无不病也。以猪肤汤主之,解少阴上焦之热,兼止下焦之利也。 黄元御 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胆胃俱逆,相火炎升,故咽喉痛肿,胸满心烦。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粉收泄利而涩滑溏也。 刘渡舟 这一条论述少阴阴虚咽痛的证治。 第~第条都是讲少阴的咽中病。为什么少阴病出现咽喉的证候呢?因为少阴的经脉是走于咽部的。关于猪肤汤的注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是以《内经》的脏腑经络观点来解释的。他说: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寻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少阴的经脉是循于喉咙的。我们在麻黄汤的禁汗证里有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因为少阴的经脉是滋润咽喉的,咽喉一干燥就是少阴阴亏不能滋润咽喉。再一发汗不就更伤阴了吗?咽喉和少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咽喉与肺有关系,因为鼻是肺的外窍,喉是肺的内窍,但是更应该要知道它和少阴有关系,少阴有病会反映到咽喉上来。 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发展的、运动的。第条是少阴病的寒性下利,如果寒随利减,热随利生,就会有津液不足的问题。虚热上熏则出现胸满、心烦、咽痛,但是这种热又与一般的实热不同,不是用苦寒药能够解决的。因为它是下利之后伤了少阴之阴,少阴的经脉之热上熏,所以用苦寒的药不但无效,而且还有坏处。对于这种在寒性下利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虚热,我们叫做阴热、阴火,阴中之火。 关于治疗,张仲景用猪肤汤主之。猪肤就是猪皮,猪肤汤中猪肤用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就是先取了一半,然后去了渣滓,加白蜜一升,白蜜就是好蜂蜜、上等蜂蜜。白粉五合,白粉就是白色的米粉,熬香,熬就是炒,把白粉炒出香味来。和相得,把肉皮汤、蜂蜜和炒好的白粉搅和均匀了,温分六服,作六次把它吃完了。 猪皮是甘寒之药,有滋阴清热作用,可养肺阴,滋肾阴,除客热,以治咽痛。白蜜是白色的好蜂蜜,润燥养血。 白米粉是五谷之一,能养胃气。因为下利以后,脾胃不足,所以用米粉以补下后之虚。本方既能够润肺,又能够滋肾,清虚热,生津液,还能够治下后的脾胃之虚。 我治过一个华侨女同学,歌唱得特别好。有一天突然嗓子哑了,疼而且干。吃了麦门冬、胖大海、藏青果,也不行。恰好学校举办文艺晚会,非得这位同学出场唱。一着急就找我了。我一看,舌头红红的没有苔。学生在学校吃药也很不方便,于是就想到了猪肤汤,她喝了就好了。 猪肤汤用的时候要注意,只能用猪皮,不能带肉,尤其是肥肉。否则容易滑肠。 胡希恕 虽然也冒一个「少阴病」呀,这里它是少阴病传入半表半里而发为少阳病,心烦、胸满、咽痛这都是热上炎的一个症候呀,可见这个下利也是热利,而不是寒利,不是虚寒的下利,它用猪肤汤主之。 猪肤这个药就是用猪皮一味,这个药润燥解热,它是去热不是去寒的。加白蜜,凡是甜药都能够缓痛,加白蜜就治嗓子痛。加白粉,白粉就是米粉,这是用以治胃,养胃的法子,这个病很轻。 这个主要的是往下讲咽痛,那么这个病就是这个少阴病呀以传厥阴、太阴为常,但是也有兼传少阳、阳明的。这一段呢,它是传少阳,它也是表证,所以表证传里,可以为阳明证,也可以为里阴证。太阳以传阳明、少阳为常,也兼有传太阴和厥阴的,这个阴阳两种病呀,阴病以传阴为常,因为它虚,根本就虚,所以传里以传太阴和厥阴为常,但也有传少阳、阳明的。这个书上也是这样的,这就是其间的一个例子了。 岐黄微苑有志青年医学生的学习殿堂编辑/张旭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tx/1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三才公益中药的特殊入药方法
- 下一篇文章: 废墟之美,面朝一处佛的微笑吴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