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最全的中药食疗方,健康可以吃出来
食疗养生法简称“食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养生方法。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食中有医,医中有食,常饮十种中药水,幸福可以吃出来!健康可以吃出来!美丽可以吃出来! 食疗中药的分类 1、补益药 凡能补益正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治疗各种虚弱症状的药,统称为补益药。根据补益药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大致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四类。 属于补气者主要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和灵芝等。 属于补血者主要有:当归、何首乌、属地黄、芍药、阿胶、龙眼肉和桑椹等。 属于补阴者主要有:沙参、西洋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玉竹、黄精、百合、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白木耳和血蛤膏等。 属于补阳者主要有:巴戟天、肉苁蓉、杜仲、山茱萸、菟丝子、鹿茸、冬虫草和雪莲花等。 2、理气药 凡具有行气散淤、顺气降逆、使机体舒畅的药物,称为理气药。根据理气药不同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大致分为行气、降气和解淤三类。 属于行气者主要有:陈皮、枳实、香橼和木香等。 属于降气者主要有:厚扑、青皮和大腹皮等。 属于散淤者主要有:香附和金橘等。 3、温中祛寒药 凡能温里散寒、补火助阳的药物,称为温中祛寒药,可用作食疗的有:附子、肉桂、干姜、高良姜、吴茱萸、筚拨、胡椒、大茴香、小茴香和丁香等。 4、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触痹止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可作为食疗用的主要有:独活、五加皮、桑寄生和半枫荷等。 5、解表药 凡能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可用作食疗用的解表药,一般有紫苏、生姜、薄荷、菊花、葛根和姜活等。 6、清热药 凡以清泻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可用作食疗的主要有:黄连、夏枯草、天花粉、苦参、金银花、菊花、半支莲、马齿苋、地黄、狗肝菜、荷叶、银柴胡和地骨皮等。 7、止咳平喘化痰药 凡能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以消除痰饮为主要的药物称为化痰药或祛痰药,两者应交互使用,以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合称为止咳定喘化痰药。 属于止咳定喘的食疗药物有:杏仁、白果、华山参等。 属于祛除痰饮的食疗药物主要有:川贝母、浙贝母、橘梗、胖大海、罗汉果和半夏等。 8、消导药 凡能消化饮食、导行积滞的药物,称为消导药。可作为食疗用的消导 药物主要有:山楂、麦芽和鸡内金等。 9、平肝熄风药 凡以平肝潜阳或熄风止痘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可作为食疗用的平肝熄风药较少,只有石决明、牡蛎壳、天麻和地龙等。 10、活血祛淤药 凡具有流通血脉、祛除淤血、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淤药。可用作食疗用的活血祛淤药主要有:川穹、丹参、郁金、姜黄、牛漆、积血草和益母草等。 11、止血药 凡具有加速凝学过程、缩短凝血时间,或增强收敛作用、制止体内和体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可用作食疗的止血药主要有:白毛茛、槐花、地榆、三七、白芨、仙鹤草和乌贼骨等。 12、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包括敛汗、涩肠、固精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可用做食疗用的主要收涩药有:五味子、浮小麦、肉豆蔻、乌梅、茨实和莲子等。 13、安神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安神药。可用作食疗用的安神药有:酸枣仁、茯神、远志和秫米等。 14、利水湿药 凡以通利机体水道、祛除水湿为主要功能的药物,称为利水湿药。又因服药后能使小便通畅、尿量增多,故亦称为利尿药。可用作食疗用的利水湿药主要有:茯苓、薏仁、泽泻、金钱草、萆解和鸡骨草等。 15、芳香化湿药 凡具有芳香避秽、醒激脾胃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可用作食疗用的芳香化湿药主要有: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草豆蔻和草果等。 常喝十种中药水,益气补元保健康 1.黄芪水:补元气→气虚 国医大师李济仁天天喝自己调配的药茶,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药就是黄芪。黄芪,被称为补气诸药之最,主要功效是补元气。在中医看来,气虚的人会很容易疲劳,没有精神,经常感觉疲劳,不想活动还怕冷。黄芪则有补气升阳的作用,可提高人体的精力和体力。 特别提醒:黄芪是药,不同于红枣、薏米等养生食品,不少中医专家选用黄芪调补,是因为他们自己很熟悉自己的体质,知道对症施治。普通人如果想用此法建议一定要提前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2.淮山药熬水:补脾散寒→感冒 初秋,外感的人开始多了起来,多数是嗓子干,咽喉肿痛,发高烧,同时伴有各种感冒的症状。一旦感觉自己受寒了,打喷嚏了,可以用怀山药熬点水喝,它可以大补脾肺之气,令气血循环顺畅。因此,趁热喝下去,有发汗的作用,散寒效果非常好。 3.薏米水:排毒祛湿→增强生命力 据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健康长寿秘诀之一就是每天下午5点固定一杯薏米水。这杯薏米水是由半杯薏米、2.85升开水、2个柠檬、6个橙子和少许红糖煮制而成。从中医角度来说,下午5~7点是肾经当令,是人体补充元气、排毒祛湿的最佳时间。薏米健脾祛湿,有助于人体排泄;柠檬有解毒功效,加上富含胡萝卜素的橙子,温通血脉的红糖,能够改善循环系统,增强生命活力。 4.枸杞水:抗氧化→防肾结石 枸杞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从而防止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因为有研究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是结石形成最早期基础病变。 一项动物实验标明:适量的枸杞多糖(枸杞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可减少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而且无论是冲泡还是煎服,都能起到抑制肾结石形成的作用。 5.生姜水:消肿止痛→牙周炎 中医认为,牙齿需要气血的濡养,胃炎上蒸、肾阴亏虚、气血不足都会导致牙周炎,每天用生姜水漱口,坚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明显改善,平时工作压力大,气血亏虚的人坚持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起到预防牙周炎的作用。 具体方法:每天早晚取适量生姜放到清水里煮开,晾温后漱口,或者是取两三片生姜放到水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这是因为生姜性味辛温,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现在科学研究还发现,生姜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治疗各种痈肿疮毒。 6.罗汉果雪梨水:润喉→咽干喉痒 咽干喉痒时,不妨喝点罗汉果雪梨汤。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有利于缓解痰热咳嗽、咽喉肿痛、消渴烦躁等症。而同样,雪梨作为食材,可增津液、养肺阴、止干渴。罗汉果雪梨汤合用可清热滋阴、润喉消渴,适用于急慢性咽炎有阴虚内热之症的咽痛咽干、音哑、咽喉部异物感等。 做法:只需买1个罗汉果和1个雪梨,将雪梨去皮、核,切成碎块。罗汉果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水煎30分钟即成。代茶饮,每日一次。 7.甘桔水:祛痰止咳→咽喉不适 桔梗和甘草,代茶饮,适用于部分日常咽喉不适的人。此方出自《伤寒论》。桔梗性平味苦,宣肺利咽,而甘草性平味甘,有祛痰止咳的作用。这两者搭配使用可达到利咽润喉的效果。 桔梗和甘草在药店都能买到,可直接泡着喝。在咽喉不适的阶段,只要泡得不太浓,可以每天代茶饮。当然,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咽喉部不适,医院就诊。 8.芦根茅根水:润燥→干咳 天气干燥,有些女性会出现干咳和鼻子流血的情况。大多是肺热干燥所致。芦根茅根水就可以帮助润燥。白茅根有凉血止血的效果,对这种因为干燥引发的鼻子流血,或者鼻涕里带血丝都很合适,可以到药店买点芦根、白茅根,各20克,每天用这两味药煮水当茶喝,连续喝上三四天,很可能就避免了一次由干燥引起的感冒。 9.红景天水:健脾→祛疲劳 红景天味甘性寒,具有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之功。红景天常用来煎水当茶饮或泡酒喝,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同时还防病健体和滋补益寿。 做法:取红景天(饮片)4~5g(每天的量),浸泡30分钟,然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可。 10.玫瑰花水:理气解郁→抗抑郁 药用玫瑰花是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中医认为其味甘微苦、性温。具有理气解郁、活血散淤和调经止痛之功效。该花药性温和,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美容养颜、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 做法:取玫瑰花(最好去药店购买)3~4克,用开水浸泡(最好杯盖密闭)5分钟即可。 御康君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angdahaia.com/pdhcd/1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季祛火排湿古法龟苓膏浓缩柚子茶仙草
- 下一篇文章: 江西局批准草珊瑚公司延期使用保健食品标